close

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: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108課人生智慧學習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asics/basics.asp?kmcode=2011910202796&RID=C1349761593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《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: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108課人生智慧學習》



      影響超過50萬人《甘露與淨瓶的對話》2016年全新面貌 雙書衣紀念珍藏版

      面對人生的困頓,我們的反應可能既不是生氣,也不是難過

      多數時候,我們是感到畏懼惶恐

      常不知道老天下次要在什麼時候出手?



      九年前,吳若權在完成《甘露與淨瓶的對話》的過程中,像保羅.科爾賀(Paulo Coelho)筆下的虔誠牧羊少年一般,歷經多次探訪與對話,才得以將聖嚴法師的智慧記錄集結成書。



      千古以來,不論你的信仰是什麼,智慧就是那幾個--

      講述的全都是相同的觀念:寬恕、慈悲、付出、同理心

      我們只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自我提醒!



      當世界變化愈來愈快,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、工作的不順心、關係的不和諧,人們似乎也愈來愈不快樂。這些種種不順,都造成負面能量的累積,甚至導致身心靈的疾病......儘管我們無法改變世界,但仍然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。



      在這一場像是尋找「寶可夢」的人生學習歷程中,我們要學習過關的技能、過關的態度、過關的智慧;更要學會不時把自己倒空、歸零,成為一只輕盈透澈的淨瓶,才能灌入哲人的智慧甘露。在面對負能量時,接受不夠好的自己,更擁有被討厭的勇氣。於是,面對未知,也可以自在、可以快樂、可以滿足。



      《甘露與OK忠訓好嗎淨瓶的對話》曾影響華人地區讀者超過50萬人,幫助許多人在遇到問題時,走出困惑、哀傷。2016年,重新增訂版的新風貌,以聖嚴法師說的「正面的解讀,逆向的思考」為書名,講述這些亙古不變對人類生命有價值、有意義的智慧金句。



      聖嚴法師說,「正面的解讀」就是遇到任何問題,不要一來就視為負面的阻力,而要看成是一種砥礪的助緣。「逆向的思考」是遇到順心的事,不要沾沾自喜、不得意忘形;遭逢挫折與不如意事,不氣餒,也不垂頭喪氣;只要觀念一轉變,就能柳暗花明。



      第一講:認識自我

      第二講OK忠訓 負債整合銀行:信任的愛

      第三講:孤獨的力量

      第四講:轉念與利他

      第五講:自由與自在

      第六講:放下的勇氣

      第七講:生命的歸宿

      7講108課人生指引,一講一主題,一課一練習

      這一本書將提供所有人生問題的永恆解答!



      雙書衣設計

      外書衣,以「甘露與淨瓶的對話」為意象,作為設計的主軸風格。

      內書衣,則是作者吳若權在農禪寺拍攝的影像,呈現「正面」與「逆向」的對照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  吳若權



        政大企管系畢業,曾任職IBM、HP、Microsoft等知名企業。現為作家、廣播節目主持人,任多家企業行銷及管理顧問,擁有中國心理諮詢師專業證照,並獲聘為榮譽講師。



        1995年,以藝文小說《愛一次也好》踏入文壇,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;2000年,以短篇小說集《下雨天裡的松風聲》獲得「中興文藝獎小說類首獎」。創作類型多元,廣及兩性、勵志、心靈、企管,經常榮登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,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。累積講座超過一千場,帶給無數人激勵與療癒的力量。



        他有著水瓶座的活躍聰明、企管人的敏銳精準,還有創作者的細膩善感。《正面的解讀;逆向的思考》是他的第107號作品,也是《甘露與淨瓶的對話》的2016新增訂版。新版以聖嚴法師說的「正面的解讀,逆向的思考」為書名,以全新的面貌、新的閱讀介面、新的態度,講述這些千古不變對人類生命有價值、有意義的金句。書裡的108課人生指引,是吳若權親訪聖嚴法師,簡練地以文字筆記聖嚴法師的生命智慧,用日常的對話方式,為每個人生活上都會遇到的問題提出解答。

        OK忠訓 台東

        ◎Facebook粉絲團「吳若權好友俱樂部」:www.facebook.com/ericwu567

        ◎權心權意@吳若權幸福學院:eric567.blogspot.tw

        ◎若有似吳@幸福咖啡館:eric128.pixnet.net/blog

        ◎聯合新聞網「吳若權」部落格:blog.udn.com/eric567

        ◎媒事來哈啦 | 影音頻道:www.fbwebshow.com

        ◎新浪微博,吳若權專頁:weibo.com/u/1766297367

















      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: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108課人生智慧學習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  • 新版自序

        正面的解讀;逆向的思考



        【第1講】認識自我

        我是誰,我要往哪裡去?

        當「傾聽自己心聲」和「接受別人忠告」之間有落差時,如何找到智慧的力量?

        找到自己之後,如何放下自己?從「自我」到「無我」,該如何轉化?



        第1課成長,是往內在探索自己,而不是向外需索感官的滿足

        第2課努力朝最適合自己的路發展,耐心等待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因緣具足

        第3課從探索興趣開始發展自我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向

        第4課接受天生的限制,改進自己的缺點,都是自信的表現

        第5課大鴨、小鴨,各有發展,經過努力與磨練,小鴨也有變成大鴨的可能

        第6課以發展自我為目的,就能把「吃苦」當作「進補」

        第7課刪除「惡」的,留下「善」的。做出「對」的決定

        第8課志向愈大,挫折和誘惑就相對地變小

        第9課承擔責任,完成使命,並非好大喜功,而是要分享夢想

        第10課找到生命的導師,效法成功的典範

        第11課善用危機感激發自我的力量,突破環境的障礙

        第12課利他的練習,可以從無我開始



        【第2講】信任的愛

        「愛自己」和「愛他人」有衝突時該怎麼辦?

        有時候,刻意吝惜,「不給」對方,也是一種「付出」?

        愛, 必須是對等的付出嗎?



        第13課慈悲,是愛的最高層次,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籬,及於一切眾生

        第14課真正的慈悲,是不分對象、沒有條件的

        第15課親密關係之中若含有控制的成分,就可能傷害彼此的愛

        第16課親情,必須進化;父母學會放手,親子之間的愛才能長久

        第17課教養子女之前,父母應該先教養自己

        第18課要解決欠缺安全感的問題,不是仰賴更多的親密關係;而是建立信任

        第19課婚姻中的伴侶關係,不是嫁雞隨雞,而是承諾要照顧對方一輩子,彼此守護

        第20課愛不一定要有相對的回饋;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、平等的付出

        第21課和自己建立最親密的關係,有自信就不會恐懼不安

        第22課鬆開心中的防線,拆除心中的城牆,學會慈悲,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

        第23課唯有慈悲,才能解決因為愛而引起的衝突

        第24課「放下」心中的包袱;但永遠不「放棄」心中的理想和責任

        第25課善用「愛的減法」,讓親密關係更歡喜自在

        第26課真正的「看破」,並非徹底失望;而是體認世事都是虛幻的,不再執著

        第27課勇於承擔別人惠予的付出,將來才有分享出去的能力



        【第3講】孤獨的力量

        如何盡情享受獨處,「孤獨」而不「孤僻」?

        修行的路一定是孤獨的嗎?孤獨,有助於修行?

        如何善用孤獨的處境,面對更真實的自己,活得更幸福?



        第28課善用孤獨的力量,是成就自我很重要的修行

        第29課妥善處理內心的孤獨,轉化成為正面的力量

        第30課像潛水般躍入最深沉的孤獨裡,才能浮現出最真實的自我

        第31課有心、有願,就有定力,不會被外在環境干擾

        第32課與世隔絕,讓自己孤獨,對修行來說是必要的

        第33課甘於寂寞,才能安靜地面對自己,思考生命

        第34課遭遇人際關係的挫折,要檢討自己;但不要否定自己

        第35課自己的想法很先進、很獨到,就必須多溝通,讓別人充分了解

        第36課權勢的孤獨,並非因為位居高處,而是不當行使權力

        第37課行動的熱情,足以融化內心的孤獨

        第38課共修,既可以鼓勵自己,也可以約OK忠訓 如何跟銀行貸款束自己

        第39課用慈悲的心,相互包容,雙方才能得到共修的好處

        第40課單身的人,更有機會在孤獨中,鍛鍊面對生命無常的勇氣

        第41課化「被動的孤獨」為「主動的孤獨」,就不會感覺孤獨

        第42課幫助孩子化解孤獨的感受,是父母應盡的責任

        第43課修行自己,並非只是獨善其身,而是以蒼生為念,利益眾生



        【第4講】轉念與利他

        內心最渴求的,其實正是最害怕失去的嗎?

        「想要」和「需要」之間有標準界線嗎?還是因人而異?

        情欲,是可以馴服或提升的嗎?



        第44課智者畏苦,但能夠深刻體認別人的苦,卻是慈悲心的開始

        第45課「害怕」與「討厭」是一線之隔;OK忠訓 貸款 利息 算法去除「傲慢」,才能面對恐懼,展現自信

        第46課傻人有傻福,聰明的人也有聰明的好處,只要盡自己的力量,就不必恐懼

        第47課滿足私利的欲望,叫做「私欲」;成就公眾的利益,叫做「願心」

        第48課只要是為公共利益,不為私人成就,就不會患得患失

        第49課願心,是來生來世、永生永世,都要繼續再做下去的堅持

        第50課轉念的時機,跟年齡沒有絕對關係;而是要視個別的人生際遇或智慧開發而定

        第51課愈早轉念愈幸福,因為轉念之前,追求私欲的路程很辛苦OK忠訓 車貸利率

        第52課發願心,要有自知之明,量力而為,才不會力不從心

        第53課只有「捨」,沒有「得」的欲望,才能夠連「煩惱」都捨下

        第54課「想要」,如果超過「需要」;「消費」,就會變成「浪費」

        第55課人之所以高貴,是氣質、是品格,而不是珠光寶氣的價值

        第56課性衝動,可以用心理克服,也可以用運動紓解

        第57課以「願」心而得「願」力;發了願心,還需要正確的方法

        第58課用寬大與堅強,消除競爭的恐懼,喚醒更大的願心

        第59課拿自己的專長,去服務別人,就會產生「利他」的思考



        【第5講】自由與自在

        修行,就是為了解脫嗎?

        「自由」和「隨心所欲」又有什麼差別?

        在肩負重大「責任」或「使命」時,還有可能覺得自由、自在嗎?



        第60課為了積極實踐目標,分分秒秒把自己綑綁,是愚癡的事

        第61課盡心盡力去做就好;要保持彈性,才能應變

        第62課自由和放蕩不同。前者,有目標;後者,沒有目標

        第63課自由,並非不受規範;此刻若不受規範,將來可能更不自由

        第64課不要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,刻意委曲求全地扭曲自己

        第65課自由的真諦是:所做的一切,都是出於本身自願的選擇

        第66課能夠擺脫誘惑,才能得到解脫,獲得自由

        第67課要先放下自我為中心的念頭,才能得到更多自由

        第68課覺悟,來自前世累積的善根,也要靠後天努力修行

        第69課即使,修行沒有開悟,還是可以對別人有所幫助

        第70課只要持續不斷地修行,終必從煩惱中解脫

        第71課自由,是不受束縛;自在,則是自己做主,沒有阻礙

        第72課利益眾生積極的作為,不會因為行動受限而無法發揮

        第73課在家修行,要先善盡對家庭應盡的本分

        第74課修行要持之以恆,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到初發心

        第75課遵守戒律,出於自己的選擇,就不會覺得苦,反而是一種快樂的解脫

        第76課世界和平,就是追求全體的自由自在



        【第6講】放下的勇氣

       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困境與意外?

        「放下」和「放棄」,有什麼不同?

        「堅強」、「逞強」、「頑強」有什麼差異?



        第77課多讀書,多向專家請益,可以促使因緣成熟

        第78課運用勇氣來落實「四它」: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

        第79課不要用因果論,去解釋過去已經發生的事

        第80課堅持,是用理性去評估,而不是用意氣或情緒

        第81課最大的勇氣是放下自我,因此而得到開悟

        第82課不論碰到多大的困境,都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聖嚴法師序



      轉念之後,柳暗花明



      我和吳若權先生,一個是宗教界的老和尚,一個是文壇炙手可熱的暢銷作家;我們倆人之間,說熟悉也不是,若說生疏,那還不至於。



      因為若權是個多產作家,他的小說、散文經常發表,而每一發表,便廣受矚目。我如果有因緣接觸,也會拜讀他的文章,欣賞他的才華。他的文筆行雲流水,深受大眾喜愛,也很容易閱讀。除此之外,我所知道的若權更是個全方位的天才,不僅在寫作上凸顯長才,更跨足於廣播、電視、演說等多重領域,在各方面的成果都令人讚嘆。尤其他巡迴台灣各中小學校園,舉辦了數百場次演講,擁有廣大的群眾魅力;他的受歡迎,是不分男女老少,也沒有年齡、階層之別的。



      我記得有一次在長榮班機上,突然有一位空服員要求我簽名,她拿了護照本給我希望我在其上簽名。結果我發現在我簽名之前,上頭已有一位名作家的簽名字跡,那便是若權,可見得他受歡迎的程度。



      不過,我與若權面對面直接的接觸,就是這次的訪談了。從今年一月下旬開始,若權幾乎每星期都到我靜居的精舍來看我,每週訪談兩次,每次訪談的時間一至兩小時不等。前後共有八次訪談。我們談的內容,不會涉及什麼高深的佛理,而是一般人在生活上、心理上乃至生理上,可能會遭遇的阻礙、困頓、矛盾等各式各樣的難題,而在面臨種種難題之時,若權問我「該怎麼辦?」也就是聽聽我的看法。



      一般人面對問題,往往會陷入慣性的思考模式,或者從習以為常的觀點來看待,然而這對問題的解決幫助不大,甚至會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困擾。也就是被困擾纏縛,不容易得解脫。佛教所謂的「苦」,也就是指的遇到種種困擾之時不知如何處理,而落入一般常識性、習以為常的處理方式,結果可能愈處理愈糟糕!



     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,從佛法的立場來看問題、來處理問題,往往就能夠海闊天空。面對煩惱的處理,我的基本立場是「正面的解讀,逆向的思考」。正面的解讀,就是遇到任何問題,不要一來就視為負面的阻力,而要看成是一種砥礪的助緣。逆向的思考,是遇到順心的事,不沾沾自喜、不得意忘形;遭逢挫折與不如意事,不氣餒,也不垂頭喪氣;只要觀念一轉變,就能柳暗花明。我談問題,大概都是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。



      當然,我這個七十八歲的老人,對於社會的世故人情和對佛法的認知體驗,可能要比一般人更深入些。因此對於若權的提問,也就是他所看到的世間種種現象,特別是華人社會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;他從多方面、多角度地來問我,我則盡我所知、盡我所能來回答,希望我的回答能對讀者們有所助益。



      能跟這樣一個多產的名作家對話,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。若權的反應非常敏捷,有時他提出問題,當下自己已有了想法,也會回饋給我。這本書的構成,原貌是我們倆人的對話,成書以後,則以第一人稱口吻呈現;由若權娓娓說來,而不是聽我這個老和尚講話,讀來應是滿輕鬆的。如果是以第三者立場記錄往來的對話,雖有翔實的優點,但是親切感可能就少些了。



      我滿歡喜這本書的出版,但願本書能對我們的華人社會有一些幫助。





      二○○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法鼓山



      (以上摘自天下生活出版《正向的解讀 逆向的思考》)



      新版作者自序



      正面的解讀;逆向的思考



      無畏於人間苦難,而發心「乘OK忠訓 中古車貸款率利計算願再來」,是最慈悲的勇者。



      想遇見未來的自己,先活出當下的自己



      如果可以遇見未來的自己,你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你?



      更成功、更有錢、更快樂、更自信、更包容、更慈悲、更幸福......有沒有可能,你不必特別花心思從中抉擇,而是因為在每一個當下,做對了正確的取捨,自然而然地回歸你本身該有的OK忠訓 信貸對保原廠設定,重新獲得沒有煩惱、沒有匱乏、沒有恐懼的人生。從此,自由自在。



      未來,其實是每一個當下,累積而成。



      《金剛經》記載佛陀的話:「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」南懷瑾老師註解《金剛經》說:「時間是相對的,真正的時間,萬年一念,一念萬年,沒有古今,沒有去來。」過去與未來都沒有,只有當下的一念。



      觀照自己,不必執著於過去與未來,唯有當下是真的。但如果可以做到不看過去、不想未來,當下的一念之間,只有兩種:真正認真地活在當下,最後連這一念也空了;或是,連活在當下的那一刻也錯過,依然故我在黑暗中潛行,內心卻沒有愈來愈清明?



      回首十年前的我,是怎樣的一個人?當時我正陷在人生前中年階段的困境裡。心情尚未從父喪的哀慟中走出來,還要故作堅強陪伴病中的母親;最熱愛的出版寫作,因為市場急速萎靡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;對媒體工作原本懷抱高度的期許,卻被過度充斥八卦娛樂的現實淹沒......面對一連串的挫折,難免覺得自己與社會主流風氣格格不入,現實與理想漸行漸遠。



      在那段時間能夠支持我繼續不忘初衷,度過無數掙扎與失望,捨下名利的追求,寧願沉潛也要堅守正念的力量,是來自多年來靜心修持的練習。我不知道未來的人生會不會更好,但我確定無論面對的狀況是好、是壞,都要往能夠讓自己更平靜的方向走去。



      在逆境中保持積極的意念;在順境中擁有謹慎的態度



      當自己的理想,對外不能夠積極作為的時候,以沉潛的方式,回到內在去做更深度的閱讀與旅行。閱讀,除了書,還有眼前幻化無常的世間中,最真實的生命故事。旅行,我學會「走出去看世界的同時;是要走進內心深處看自己」,於是看到靈性中更豐富的風景。



      這十年來,因為漸漸減少上電視節目的次數,街上能夠因為八卦娛樂,而認出我的民眾愈來愈少;反而是透過廣播聲音與文字作品,而辨識出我的理念,志同道合的朋友愈來愈多。取得對岸心理諮詢師執照,並獲聘為講師之後,除了當地的顧問工作,我回台灣陸續開辦很多心靈探索課程。為向慈悲的典範學習,除了皈依佛法,也正式拜觀世音菩薩為師。



      在茫茫人海中,許多與我透過心靈對望的眼神裡,我深深地知道、明明地清楚:我們未必是課堂上的同窗;但絕對都是生命裡的共修。



      無論是透過宗教信仰或心靈課程,多數人所祈求的都是平安無災,趨吉避凶,如果未能遂其所願,就會信心動搖或情緒抗議,為什麼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,究竟是自己信仰不夠虔誠、祈禱的方式不對,或老天就是不公平、不肯靈驗?



      當我們經歷更多的悲歡離合、事業起落、病痛纏身,放棄頑強的抵抗,學會接納與隨順,或許有機會可以慢慢體會到以下這個事實:生命中,每個人經歷的事件不同,而所有的劇本不外乎就是只有兩種鍛鍊:在逆境中保有積極的意念;在順境中擁有謹慎的態度。而順境與逆境都只是一時的幻相,唯有其間愛與寬恕的勇氣,才是唯一的實相。



      藥山禪師說:「雲在青天水在瓶。」再多的修行,不過就是練成一身「榮辱不驚、物我兩忘」的平靜。沒有過多的欲望,就不會被恐懼所困;沒有太多的奢求,能捨能得都很自在。



      以「正面的解讀;逆向的思考」解決人生所有問題



      過去這十年,是我人生一段豐富的積累。感謝所有的挫折,那是上天給我的禮物。其中,崎嶇的路上,也有很多祝福,才能造就現在的我。尤其,十年前那一場殊勝因緣,讓我有機會拜訪法鼓山聖嚴法師,開始籌備一系列的對談,並以筆記的形式,寫成《甘露與淨瓶的對話》一書,出版後得以和十萬位讀者一起療癒心靈,為人生帶來正向的改變。無論學生選讀科系、上班族找工作、回到自己一個人情狀的孤獨、情侶在相愛路上的糾結、對人生種種煩惱與負擔的放下、面對生死大事的困惑......都能夠在這本書裡得到完整的解答。



      近年還是有很多民眾探詢:「去哪裡可以買到《甘露與淨瓶的對話》?」後來發現無論實體通路或網路書店,都已經沒有存書,甚至願意在二手書店割愛的冊數也非常稀少。



      很榮幸得到天下生活出版總編輯張曉卉的青睞,願意投人大量的人力成本與專業心思,著手重新規劃,在不變動原書的架構下,以更貼近現代人的閱讀需求與生活應用的原則,將《甘露與淨瓶的對話》改版,並以聖嚴師父在原版推薦序中的這句話:「正面的解讀;逆向的思考」當作新版的書名。這半年來,經過團隊不斷地討論版型、研議篇幅,我花個幾個月的時間改寫文字內容,終於能夠在原書即將屆滿十年的此刻,以全新的面貌,與讀者見面。唯書中提到的時空環境,皆維持聖嚴師父在世時與我談話的當下,若有重大改動的情節,則以加註方式讓讀者了解。



      同時我要在此

















      【第2講】信任的愛

      ●「愛自己」和「愛他人」有衝突時該怎麼辦?

      ●有時候,刻意吝惜,「不給」對方,也是一種「付出」?

      ●愛, 必須是對等的付出嗎OK忠訓 合法借貸

      時值被氣象專家稱為暖冬的新年一月,寒流來襲的日子,氣溫仍不可預期地驟降到澈骨的程度,冰冷的街道鋪滿綿薄的陽光,在冷靜與熱情交錯中,恰如理性與感性的融合。

      日漸黃昏,人車熙攘。下樓,過街,轉角。每天重複相同的動作,卻都可能有新的感覺。這次和聖嚴法師聊天之前,曾以為自己很懂「愛」了,沒想到回程路上,發現通往愛的階梯,又更上一層樓。

      過去,我認為男女之間的情愛,必須是雙方對等的付出,有回饋的互動。其實,除此之外,這世界上還有層次更高的另一種愛,是無條件的、不求回報的,這個層次的愛,叫「慈悲」。即使是兒女情長、親子相待,也該有這種愛的存在。

      回顧過去閱讀不同宗教的經典,感覺佛教對於愛說得比較含蓄,不像基督教講愛時來得直接,無論是處處可見的標語「神愛世人」,或教堂婚禮中常聽見的「上帝使你活在世上,你當常常以溫柔端莊來照顧你的妻子,敬愛她。」「當愛妻子,如同愛自己一樣。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。」關於情愛的說法及指導原則,佛教彷彿含蓄內斂多了。

      曾以為是因為東方人比較含蓄,不願意把「愛」掛在嘴邊,所以用了一個語意近似、但解釋寬廣的「慈悲」來代替。經過聖嚴法師的引介,看到佛經討論情愛的頻率和深度其實都很足夠,當紅塵男女深入領悟之後,可能就不會再為情所困。

      《大藏經》是一部智慧浩瀚的經典,述及愛的不同面向。大概可以歸納為三種不同層次的愛。如果,愛像洋蔥那樣可以一層一層剝開,毋須擔心最後會流下淚來,因為,慈悲的心,有如浩瀚的清水,當我把洋蔥浸入水中,再一層一層剝開,瓣瓣分明,清純潔淨,片片都是愛。

      聖嚴法師認為,愛,最常見的形式是,父母對子女的愛、夫妻或情侶的愛、朋友或師徒的愛。這種愛的形式,有個特點,就是雙方都想付出關懷,不是為了自己想得到什麼,其中也可能有某種程度的犧牲、甚至占有的渴望,但基本上都還算是正常的OK忠訓 沒錢吃飯怎麼辦程度,不會嚴重地阻礙彼此的發展。









  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  規格:平裝
      分級:普級
  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  頁數:368

  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:吳若權

  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  • 出版社:天下生活

  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  • 出版日:2016/10/5








      • ISBN:9789570388886




      • 金石碼:2011910202796




  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      • 館主推薦:★★★★★








      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: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108課人生智慧學習

      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asics/basics.asp?kmcode=2011910202796&RID=C1349761593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      79E2A3EF4B864DA7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sheasoocscaiw 的頭像
      sheasoocscaiw

      sheasoocscaiw的部落格

    sheasoocsc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